News

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新闻中心 —

东湖评论:一粒种子,终身坚持

罗关章葬于五峰县牛庄乡,海拔1800米。 “党员应该像一颗种子,撒在山里,应该帮助人们找到出路。”他一生常说的这句话,既是他对自己党员身份的阐释,也是他一生践行的信念。他用88年的生命,写下了一颗坚忍不拔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孕育了致富的希望。 种子的本质是生根发芽的忠诚。从乡党委书记到退休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始终把牛庄乡视为自己的主战场,正如种子所说的在这片素有“宜昌小西藏”之称的高山地区扎根、成长的比亚亚。退休不是奋斗的结束,而是另一场战斗的起点。他就像一颗种子b乘风归故乡。他不顾高山险峻,毅然深耕他所珍惜的土地。这种忠诚让他把除了买药之外剩下的钱全部投入到实验和帮助村民中,直到生命的尽头。他的工资卡上余额只有38.83元。这份忠诚依然关心着他心脏搭桥手术后产业的传承,鼓励他培育种植大户,激励村民。 骨头的力量就是击碎石头的坚韧。 100多项测试,3本严酷的数据记录,10多双鞋要穿,即使被锯片砍断两根手指,解困之路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罗冠章的“播种”之路布满荆棘。终于,2000年,第一颗有性繁殖天麻种子的诞生,就像种子在岩层中爆炸的那一刻,诠释了脱贫攻坚的希望。在深山里。此后20多年,他带领村民不断做大天麻产业,还拓展到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多种产业,让“贫困山”结出“致富之果”。这种坚韧,就是“我不带,谁来带”的责任。也是“勇于教日月改天”的勇气。 种子的传承就是永生的希望。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天麻的技术,还用自己“种萝卜烂在地里”的经验来鼓励失意的年轻人。他精心培育能手致富,带动71户贫困户增收91万元,成为接力群里一个人的独行之旅。被他忽视的村民成为新的“种子”,传承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技术。f 变得富有。如今,这里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通村公路蜿蜒穿山越岭,新校舍、文化广场成了乡村,深山偏僻变成了幸福家园。他留下的7块奖牌、最后的520元党费、“不向群众收取一分钱”的最后心愿,都成为精神食粮,滋润着更多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的信念。 38.83元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只是食物、一张电影票、一杯奶茶,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承载着一名扎根大山49年的共产党员无悔的奉献精神。而罗冠章的“遗产”还不止38.83元。他在寒冷的冬季坚持在洞穴里的真菌床上度过;七天天麻栽培实验失败后,他继续坚守这块硬骨头的“冒险”自费投资20万元以上;他的手指被真菌腐蚀溃烂,他并没有想过退缩,只因为他坚守着对村民的“责任”……他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勇气,他的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崭新的牛庄,都是他留下的重要遗产。 罗冠章的一生是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的榜样。它们就像一颗颗“微不足道”的种子,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在需要的地方扎根、生长。但它们也不重要。他们坚守初心,书写誓言,在荒芜岁月中点燃不朽的希望,启迪前行的长征,滋润一代又一代向阳成长,定义“平凡中的伟大”。 人类就像天地间的蜉蝣。仰望天空,有明有暗,有生有死。然而,由于“种子”的存在,平凡的生活有着滚烫的热气,短暂的时间将被赋予永恒的意义。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传承,一点点小事的层层积累,才出现了从“不可能”到“看得见”的转变,出现了随着时间的不断提升而实现的飞跃。 全国中共党员、宜昌市道德模范、全国模范提名奖、湖北省道德模范、荆楚模范……罗冠章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刻为牛壮这片土地点睛,比如他手中的天麻,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希望。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卡梦婷(湖北宜昌) 编辑:丁楚风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